提问
盖德化工网  >  盖德问答  >  炔诺酮vs微粉化黄体...

炔诺酮vs微粉化黄体酮:哪个更好? 1

0评论 +关注
共1个回答

在选择炔诺酮与微粉化黄体酮时,了解这两种药物的特点和适用范围至关重要。炔诺酮和微粉化黄体酮各自有独特的功能和效果,因此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是关键。


背景:炔诺酮和微粉化黄体酮简介

孕激素又称“女性激素”,可促进女性附性器官成熟及第二性征出现,并维持正常性欲及生殖功能的激素,可分为两大类(均为类固醇激素),即雌激素(又称“动情激素”)和孕激素。孕激素是由卵巢的黄体细胞分泌的激素,以孕酮(黄体酮)为主在肝脏中灭活后成孕二醇后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经尿排出体外。


黄体酮(Progesterone)是最早发现的天然孕激素,其化学结构为具有4-3-酮的 C-21-甾体。从化学结构看黄体酮与睾酮的甾核及△4-3-酮是完全一样的, 17β位前者是乙酰基后者是羟基。黄体酮于 1934 年首次以纯形式分离出来。当年晚些时候,它首次作为药物提供。口服微粉化黄体酮 (OMP) 于 1980 年推出,允许口服黄体酮。

微粒化黄体酮是一种处方药,用于预防子宫内膜增生的症状和治疗继发性闭经(无月经或无月经期)的症状。微粉化黄体酮有以下不同品牌名称:Prometrium。微粒化黄体酮是一种生物同质激素,其分子结构与卵巢产生的内源性孕酮相同。合成孕激素的化学结构与孕酮不同。


在寻找口服孕激素的研究中,第一个成为口服有效药物的不是黄体酮衍生物,而是睾丸素的衍生物--炔孕酮,在 17α-位引入乙炔基后,雄激素活性减弱而显示出孕激素活性,且口服有效。炔孕酮的口服活性虽然比黄体酮强15倍,但仍然保留了相当于 1/10睾丸素的雄性活性,妇女使用中会带来副作用。

1954年由迪杰瑞斯(Djerassi)等人对炔孕酮进行了进一步结构修饰,将分子中的19位甲基除去后,得到了炔诺酮,发现其口服孕激素活性比炔孕酮又增加了5倍,而雄激素活性只有睾丸素的 1/20,治疗剂量已很少显示男性化副作用。随后炔诺酮于 1956 年上市。1963年中国试制炔诺酮成功,随后在临床作为避孕药试用。目前,中国、美国、英国、日本等国药典对炔诺酮均已经收载。 炔诺酮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溶于仿,微溶于乙醇,略溶于丙酮,不溶于水。熔点 202~208℃。


1. 黄体酮和炔诺酮有什么区别?

孕激素是一种具有孕激素活性的化合物,其作用是诱导分泌性子宫内膜支持妊娠。排卵后内源性孕激素水平升高,为受精卵着床做好子宫内膜准备,并在妊娠期间支持子宫内膜(此时循环孕激素达到典型的高水平)。然而,最近孕激素一词经常专门用于描述合成孕激素,如 MPA、炔诺酮和左炔诺孕酮,因此不包括天然孕激素黄体酮。孕激素一词的使用与其他激素组的命名法一致,如雄激素和雌激素,它们分别被定义为具有雄激素和雌激素活性的化合物。为了避免与当前的做法产生混淆,北美更年期协会建议,在统称孕酮和合成孕激素时,应使用孕激素一词,而孕激素这一名称则仅适用于合成孕激素 。

孕激素可分为两种类型:天然孕激素和合成孕激素(如下表) 。如前所述,天然孕激素只有一种,即黄体酮。相反,有多种可用于治疗的孕激素,其化学结构差异很大。为方便起见,这些被分为两类:1)结构上与孕酮相关的;2)结构上与睾酮相关的。

2. 炔诺酮vs微粉化黄体酮

炔诺酮是一种合成的孕激素,在生化上与睾酮相似——比其他孕激素更相似。炔诺酮与微粉化黄体酮相比,患乳腺癌的风险略高,但它可有效控制麻烦的出血,并且使用复方药丸很方便。


无对抗雌激素的使用与子宫内膜增生和腺癌的高风险(相对风险为 2.1 至 5.7)相关,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已经认识到每月必须添加孕激素至少 10 至 14 天才能预防这些影响。然而,最常用的合成孕激素炔诺酮和醋酸甲羟孕酮在实验和人体对照研究中都与代谢和血管副作用(例如,抑制雌激素的血管扩张作用)有关。迄今为止,所有比较研究都得出结论,通过使用天然孕激素,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消除合成孕激素的副作用,天然孕激素与黄体产生的类固醇相同。口服微粉化黄体酮可避免使用注射、直肠或阴道制剂的天然黄体酮带来的不便。微粉化黄体酮的生物利用度与其他天然类固醇相似,个体间和个体内曲线下面积的变异性与合成黄体酮相似。已证实了明显的剂量范围效应,并已确定对子宫内膜有长期保护作用。自 1980 年以来,微粉化黄体酮在欧洲被广泛使用,剂量范围从希望每月定期出血的女性每月 10 天服用 300 毫克/天(睡前服用)到希望保持闭经的女性每月 14 天服用 200 毫克或每月 25 天服用 100 毫克。


3. 微粉化黄体酮比炔诺酮更好吗?

1)有许多不同类型的孕激素(合成黄体酮)可供女性使用。有研究认为微粉化黄体酮(在英国称为Utrogestan)被认为是最佳的孕激素类型。这种孕酮具有与体内天然孕酮完全相同的分子结构,因此通常比其他孕激素形式的副作用更少。相比于如Provera(醋酸甲羟孕酮)等合成孕激素,微粉化孕酮几乎不产生副作用。此外,绝经后女性口服这种生物同质性孕酮能够有效降低骨质疏松症的风险。


2)Alina Warenik-Szymankiewicz等人评估阴道内给予微粉化黄体酮的效果并与口服炔诺酮进行比较。测量了血脂谱、碳水化合物参数和凝血因子。结论:更年期阴道内给予微粉化黄体酮的耐受性良好且有效。在激素替代疗法中,微粒化黄体酮和炔诺酮的比较表明,对脂质和碳水化合物代谢以及凝血因子的影响没有统计学上的重要差异。


4. 建议

在选择炔诺酮与微粉化黄体酮时,了解各自的优势与局限是至关重要的。每种药物都有其特定的适应症和副作用,因此在决定使用哪种药物之前,建议详细咨询医生。医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健康状况和需求,提供最合适的建议和治疗方案,以确保选择最有效且安全的药物。请不要自行决定药物使用,务必通过专业的医疗建议来做出明智的选择。


参考:
[1]Warenik-Szymankiewicz A, Hada? K. Therapeutic effectiveness–comparison of progesterone and norethisterone in hormonal replacement therapy in women with hormonal disturbances in climacteric period[J]. Menopause Review/Przegl?d Menopauzalny, 2004, 3(6): 27-32.

[2]https://en.wikipedia.org/wiki/Progesterone_(medication)

[3]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563211/

[4]https://www.rxlist.com/progesterone_micronized/generic-drug.htm

[5]https://pubmed.ncbi.nlm.nih.gov/10090424/

[6]https://www.clinicaltherapeutics.com/article/S0149-2918(00)88267-3/abstract

[7]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4960754/

[8]Stanczyk F Z, Hapgood J P, Winer S, et al. Progestogens used in postmenopausal hormone therapy: differences in their pharmacological properties, intracellular actions, and clinical effects[J]. Endocrine reviews, 2013, 34(2): 171-208.

[9]石诚. 炔诺酮合成工艺研究[D]. 浙江:浙江大学,2010.

国内供应商(165家)
炔诺酮相关回答
您可能感兴趣的问答
 
请填写举报原因
选择举报原因
 
增加悬赏
剩余能量值
能量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