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菌酶,作为一种备受各行各业青睐的酶,自从尼科辽(Nicolle) 1907年发表枯草芽孢杆菌溶解因子的报告开始,到两年后拉希琴科(Laschtscbenko)指出,鸡蛋清有强抑菌作用是酶作用的结果,再到1922年由英国细菌学家、青霉素之父弗莱明(Fleming)在人的眼泪和唾液中发现其存在,并在鸡蛋的蛋清中发现含有活性很强的溶菌酶以来,便以其抵抗细菌等微生物的能力而闻名,并被命名为溶菌酶。
溶菌酶广泛存在于生物的多种组织中,例如鸟类和家禽的蛋清、哺乳动物的泪、唾液、血浆、乳汁等液体,甚至微生物也含有此酶,其中以蛋清的含量最为丰富。据溶菌酶来源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植物溶菌酶、动物溶菌酶和微生物溶菌酶。
植物中的溶菌酶目前已从木瓜、芜菁、大麦、无花果和卷心菜等植物中分离出溶菌酶,其分子量较大,约为24000~29000。植物溶菌酶对溶壁小球菌活性不超过鸡蛋清溶菌酶的1/3,但对胶体状甲壳质的分解活性则是鸡蛋清溶菌酶的10倍。
溶菌酶是一种蛋白质类防御因子,是动物自身的重要免疫因子,专门作用于微生物细胞壁的水解酶,通过破坏细胞壁中的N-乙酰胞壁酸和N-乙酰氨基葡萄糖之间的β-1,4糖苷键,使细胞壁不溶性黏多糖分解成可溶性糖肽,导致细胞壁破裂内容物逸出而使细菌溶解。溶菌酶还可与带负电荷的病毒蛋白直接结合,与DNA、RNA、脱辅基蛋白形成复合体,使病毒失活。因此又称胞壁质酶。
在医疗方面,溶菌酶作为一种有效的抗菌剂,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等作用。在临床上,溶菌酶广泛用于副鼻窦炎、咽喉炎、扁平疣等的治疗,还可用于预防和治疗病毒性肝炎,尤其对输血后肝炎及急性肝炎的效果较为显著。此外,给药外源性溶菌酶会进一步增强体内细菌的杀灭, 对于需要气管插管和难以治疗的肺炎患者, 气管内给予溶菌酶可能是一种可行的常规治疗的辅助手段。另外,人体溶菌酶还可作为多种疾病的诊断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