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盖德化工网  >  盖德问答  >  如何合成L-环丙基甘...

如何合成L-环丙基甘氨酸? 1

0评论 +关注
共1个回答

引言:

合成L-环丙基甘氨酸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化学任务,其作为重要的手性氨基酸在医药和化学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背景:

L-环丙基甘氨酸是一种非天然脂肪族氨基酸,是制备治疗糖尿病的选择性GPR119 激动剂,生长素释放肽受体的大环调节剂,抗病毒剂,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除草剂等重要手性构件。

目前,L-环丙基甘氨酸的合成主要通过化学和酶促方法进行不对称合成。1952年,Lowy等人首次利用不对称Strecker反应合成了外消旋环丙基甘氨酸,产率为9%,即L-环丙基甘氨酸。此后的研究表明,可以通过化学方法制备外消旋DL环丙基甘氨酸,然后利用酰基转移酶或木瓜蛋白酶进行手性分离水解酶促拆分反应,得到目标L-构型产物。Parker等人则采用了亮氨酸脱氢酶(LeuDH)和甲酸脱氢酶(FDH),结合NADH循环体系直接合成L-环丙基甘氨酸。在这两种生物酶催化法中,前者存在至少50%的粗产物未被利用,后者因NADH循环体系的高成本而限制其应用。为了进一步优化现有合成方法,探索生物酶法合成L-环丙基甘氨酸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合成:

李静等人构建了高效、绿色的非天然脂肪族氨基酸生物催化合成方法,利用转氨酶制备L-环丙基甘氨酸,具体如下:

1. 化学法合成环丙基乙酮酸钠

冰浴条件下,将环丙基甲基酮(10 mmol)和NaOH(12 mmol)依次加入到含有5 mL蒸馏水的250 mL圆底烧瓶中,搅拌至溶解。然后在5小时内缓慢滴加高锰酸钾溶液(3.16 g,20 mmol溶于80 mL去离子水中),得到紫红色溶液。将反应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24小时,在此期间形成大量深棕色固体。过滤后,在50°C下将滤液真空浓缩至10 mL,并用浓HCl将pH值调节为3。随后用CH2Cl2(20 mL×5)萃取。收集有机层,经无水Na2SO4干燥,浓缩后得到无色油状残余物。将油状残余物用40%NaOH溶液调节pH至8.0,减压浓缩除去一半溶剂,用无水乙醇重结晶,得大量白色固体,用90%乙醇(30 mL×3)洗涤,真空干燥,得白色固体1.23 g,收率为90.4%。


2. 构建 BCAT 重组菌

2.1 构建重组 pET-28a-BCAT 质粒

(1) 确定目的基因来源

选取大肠杆菌 Escherichia coli str. K-12 substr. MG1655 来源的支链氨基转氨酶(BCAT)的基因序列(Gene ID:948278)NC_000913.3 作为目的基因序列。


(2) 获取目的基因

结合大肠杆菌 K-12 MG1655、BCAT 基因序列,利用 Primer premier 5.0 设计引物,引入限制性内切酶位点 BamHⅠ 和 XhoI,引物序列如下:

BCAT-F:5‘- GGGGGATCCATGACCACGAAGAAAGCTGA -3’ (BamH I)

BCAT-R:5‘- CCCCTCGAGTTATTGATTAACTTGATCTAACC-3 (Xho I)

PCR 扩增体系、条件如下:

反应体系:


PCR 循环条件:预变性:98 ℃,2 min;PCR 扩增过程:98 ℃变性 10 s,65 ℃退火 10 s,72 ℃延伸 10 s,重复此过程 30 次循环;72 ℃延伸 2 min。


(3) 纯化目的基因

使用 PCR 产物柱纯化试剂盒,纯化扩增的目的基因 PCR 产物。


(4) 提取质粒 pET-28a

使用质粒小提试剂盒提取,具体步骤参考试剂盒说明书。


(5) 目的基因和载体酶切


(6) 胶回收

采用 DNA 凝胶回收试剂盒回收全部酶切产物,取 5 μL 产物进行 1% Agarose电泳检测。


(7) 连接

将目的基因片段与载体连接,构建重组质粒,即为 pET-28a-BCAT。连接条件为:16 ℃保温 16 h 以上。体系如下,


(8) 转化

通过热激法将连接产物转化至 E. coli 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

转化流程:

A. 将连接产物置于 65 ℃水浴锅中,先灭活 10 min,冰浴放置 5 min;

B. E. coli BL21(DE3)感受态细胞 100 μL,分装为 50 μL/管;分别向其中加入 5μL、10μL 连接产物,轻轻混匀,放置冰上 30 min (期间每 10 min 取出轻弹混匀);

C. 热激(关键步骤):42℃水浴锅中,水浴 45 s,冰上静置 5 min;

D. 加入 500 μL LB 培养基(不含抗生素),37 ℃,170 r/min,活化 45 min;

4000 r/min,离心 5 min。离心后吸出 200 μL 上清液,重新混悬,均匀涂于平板

上。

E. 将平板置于 37℃,培养 14-16 h,得到重组 BCAT 单菌落。


2.2 诱导表达 pET-28a-BCAT 重组蛋白

将目的单克隆菌株接种于 3 mL LB 卡那青霉素液体培养基中,置于 37 ℃ 、200 rpm 摇床中振荡培养 12 h;随后,将 1 %接种量的种子液接种于 30 mL LB 液体培养基中(终浓度 50 μg/mL 卡那青霉素),37 ℃ 、200 rpm 摇床中培养;当 OD600约为 0.5-0.6 时,加入诱导剂:终浓度 0.4 mM 的 IPTG,调温至 28 ℃,诱导 6 h后,取菌液,12000 rpm、1 min 条件下收集菌体,超声波破碎后 SDS-PAGE 检测重组蛋白的表达及分布情况。


2.3 BCAT 催化活性检测

催化活性检测体系为:5 mL 50 mM Tris-HCl 缓冲液反应体系(pH 8.0),含有:BCAT 全细胞(5 mg),环丙基乙酮酸钠(50 mM),L-Glu(60 mM),0.05% PLP(w/v)以及 0.05%吐温-80(w/v),37℃ 200 rpm 振荡反应,HPLC 检测产物 L-环丙基甘氨酸。


参考:

[1]李珊珊. 生物催化不对称合成非天然氨基酸(S)-2-环丙基甘氨酸[D]. 重庆医科大学, 2020. DOI:10.27674/d.cnki.gcyku.2020.001522.

[2]李静. 转氨酶催化合成非天然脂肪族氨基酸[D]. 南京大学, 2020. DOI:10.27235/d.cnki.gnjiu.2020.002931.

国内供应商(52家)
L-环丙基甘氨酸相关回答
您可能感兴趣的问答
 
请填写举报原因
选择举报原因
 
增加悬赏
剩余能量值
能量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