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病,其特征是骨密度降低和骨质减少。为了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人们已经开发了多种治疗方案,这些方案通过抑制骨质吸收和/或增加骨形成来实现。本文将探讨降钙素作为一种治疗骨质疏松的方法的有效性。
降钙素具有急性抑制破骨细胞的作用,可以减少体内钙从骨骼向血液的转移。降钙素对于骨转化率增高的患者或实验动物来说,注射后可以明显降低血浆钙水平。然而,对于骨转化率正常的成年人来说,降钙素并不会引起上述反应。降钙素的主要作用发生在“钙应激期”,例如儿童生长期、妇女妊娠期和哺乳期等。在这些时期,血清降钙素水平显著升高,起到促进骨骼发育和保护骨骼的作用。在绝经后的妇女中,骨丢失增加,血钙和血降钙素水平降低,使用降钙素治疗可以减轻骨丢失的情况。除了抑制骨吸收外,降钙素对于许多骨代谢疾病引起的骨痛症状也有良好的疗效,但其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降钙素是一种含有32个氨基酸的肽类物质,通过与破骨细胞结合来抑制骨质吸收。许多种类的降钙素对人体都有效,但鲑降钙素是最常用的一种。鲑降钙素对人体非常有效,因为它与人降钙素受体的亲和力高于人降钙素,约为其40倍,并且清除速度较慢。临床上唯一另一种使用的降钙素是人降钙素,其效力较低但抗原性较弱。大多数临床试验使用的是鲑降钙素,但人降钙素同样有效。
降钙素可以通过皮下、肌内和鼻内途径给药。鼻用鲑降钙素的生物利用度约为肌内注射鲑降钙素的25%,因此肌内注射50IU的鲑降钙素的生物学效应与鼻用200IU的鲑降钙素相当。不同的给药方式也存在一些差异:
● 经鼻给药相比于肠外途径给药,吸收延迟。
● 使用鲑降钙素常会引起一些副作用,如恶心、呕吐和潮红;而经鼻给药时这些副作用较少见。
1. 降钙素不能用于常规雌激素/钙联合治疗的早期和晚期停经后骨质疏松症。
2. 使用降钙素可能会出现一些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不振、胃灼热、头痛、眩晕、步态不稳、低钠血症、局部疼痛、血清氨基转移酶升高等;偶尔还可能出现腹痛、口渴、手足抽搐、耳鸣、哮喘发作、发汗、指端麻木、多尿和寒战等症状,必要时可以暂时减少药物剂量。
3. 降钙素是一种多肽制剂,有可能引起休克,因此对于有过敏史的患者,应进行详细的问诊,并注意观察,如果出现症状,应停止使用并进行适当处理。罕见的局部或全身过敏反应可能会出现皮疹和荨麻疹,此时应停止使用药物。对于具有过敏体质、支气管哮喘或相关既往史的患者,应谨慎使用。
4. 在动物实验中,长期高剂量皮下注射降钙素会增加垂体肿瘤的发生率,因此不应长期使用该药物。
5. 动物繁殖研究表明,降钙素不能通过胎盘,没有致畸作用,但对于妊娠妇女的作用尚无相关数据。降钙素可以进入乳汁,哺乳期妇女应避免使用。
6. 对于儿童来说,由于缺乏长期使用降钙素的经验,治疗期限不应超过数周。
7. 长期使用降钙素可能会产生抗体,但通常不会影响药物的疗效。此外,长期使用药物也可能导致药物失效,即出现“逃逸”现象。这可能是由于药物受体结合位点饱和所致,与抗体产生无关。停止使用药物后,降钙素的治疗反应可以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