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盖德化工网  >  盖德问答  >  依替巴肽的给药方法?

依替巴肽的给药方法? 1

0评论 +关注
共1个回答

当谈到依替巴肽的治疗,正确的给药方法是确保其疗效的关键。本文将深入研究依替巴肽的给药方法,探讨最佳途径以实现最佳治疗结果。


简介:依替巴肽(Eptifibatide,),是由美国 COR TherapeuticsCOR治疗)公司和美国Schering -Plough(先灵葆雅)公司共同研制开发的抗血小板聚集剂。其主要用于急性冠动脉综合症(ACS), 防止心肌供养动脉闭塞,心脏病发作,冠脉介入治疗引起的猝死等。其活性基团主要为赖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与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具有较高亲和力,是一种新型的血小板糖蛋白GPⅡb Ⅲa受体拮抗剂。1998年依替巴肽在美国批准上市,商品名Integrelin。依替巴肽目前主要有两大类合成方法:固相/固液相结合合成法和液相合成法。


给药方法:

1.使用途径:

即使依替巴肽在PCI围手术期的临床获益显著,但是关于依替巴肽的给药方法及术后维持用药时间仍有争议。2010Deibele等的一项单中心、前瞻性、 随机性研究对PCI术中依替巴肽的两种给药方式(冠状动脉给药和静脉给药)进行了对比,该研究共纳入43 例患者随机分为冠状动脉给药组及静脉给药组,测量两组的局部GPIIb/IIIa受体占有率,其研究结果表明冠状动脉内给药会显著增加GPIIb/IIIa受体占有率,但这种受体占有率的提高与临床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MACEs)的发生尚无明确的关系。随后2015年的一项前瞻性随机双盲临床实验在STEMI患者中对比了冠状动脉内给药和静脉给药的区别,该研究共纳入76 STEMI患者,术前均一化治疗,术中随机分为依替巴肽冠状动脉内给药组和静脉推注组,观察两组的冠状动脉局部GPIIb/IIIa受体占有率、院内MACEs事件、 罪犯血管的二次血运重建发生率,其结果表明冠状动脉 内局部给药可显著改善微血管灌注,但两组间的院内 MACEs事件发生率差异不大。上述临床实验纳入样本量均较小,因 此微血管灌注的改善是否会相应的改善临床预后这一关系尚不明确,且局部给药仅增加局部药物浓度但急性心肌梗死是全身性炎性反应,全身血小板活性均增加。因此临床仍首选静脉给药。


2.使用时长:

2015年一项纳入21296ACS患者的多中心随机临床实验对比了依替巴肽围手术期的不同给药方法(术前静推+术后静滴us,术前静推),观察两组的出血风险及MACEs事件发生率的差异,其结果表明仅在术前静推可以有效减少出血风险,且两组在MACEs事件发生率上没有显著差异。随后2017Marian等的一项随机、前瞻、单盲临床实验,在NSTEMI患者中对比了 PCI围手术期间,依替巴肽静推与依替巴肽静推联合术后 2小时静脉输注对患者体内PA的影响,因为血小板聚集抑制水平(inhibition of platelet aggregation, IPA)是 ACS患者PCI术后的独立危险预测因子,该研究表明,在术后24小时内两组间的IPA无明显差异,也就是说,对于NSTEMI患者而言,仅在术中静脉推注依替巴肽是可行的,且这一结论和2019shemican等的一 项临床实验结论一致。  由此可见,随着PCI技术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手术的预后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仅在术中静脉推注依替巴肽是可性,既能改善微血管灌注也不会增加出血风险及MACEs发生率。


3.使用时机:

2012年一项多中心、随机、单盲、平行分组的临床实验纳入了91例接受PCI治疗的稳定型冠状动脉性心脏病(stable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AD)患者,术中随机接受肝素或依替巴肽加肝素治疗,观察两组术后6~12hCK-MB峰值升高的比例,并为期6个月的随访观察两组的全因死亡率、需要再次血运重建的心肌缺血事件、MACEs,结果表明依替巴肽的 使用并没有增加出血风险及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但依替巴肽的使用并未使患者额外获益。因此早期的临床工作及指南中仅将依替巴肽作为临时救助的手段, 并没有将依替巴肽作为PCI术中的常规使用。但Bagai 等的一篇Meta分析对比并分析了在PCI治疗中早期常规使用依替巴肽和术中临时使用依替巴肽的30d临 床不良事件发生率(心肌梗死及死亡),其结果表明早 期常规使用可以显著改善30d的预后,且不增加出血风险。综上所述,依替巴肽的使用不会增加出血、死亡、 MACEs等风险,且术中早期使用还可以使患者临床获益, 因此依替巴肽可以作为PCI围手术期的常规使用,不论是ACS患者还是CAD患者,都可以显著改善临床预后。

因此,对于接受PCIACS患者而言,在PCI围手术期早期静脉内使用依替巴肽可以显著改善院内预后,术后短时间输注不会增加出血风险并且可以显著降低支架内血栓形成及术后1个月MACEs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刘晓丽, 彭萍安, 程宇婧. 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2016)J.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6, 35(12): 923-932.

[2]赵跃,王菊仙,王玉成.依替巴肽合成路线图解[J].精细化工中间体,2017,47(05):9-14+18.DOI:10.19342/j.cnki.issn.1009-9212.2017.05.002.

[3]张元元,马明峰.依替巴肽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J].心肺血管病杂志,2023,42(02):193-197.


国内供应商(83家)
依替巴肽相关回答
您可能感兴趣的问答
 
请填写举报原因
选择举报原因
 
增加悬赏
剩余能量值
能量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