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sfc.gov.cn/Portal0/InfoModule_375/51343.htm我国分析化学基础研究的质量和国际影响明显提升--------------------------------------------------------------------------------作者:庄乾坤 梁文平 发表时间:2013-03-14 来源:化学科学部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持续和快速增长的支持下,我国分析化学基础研究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不仅在电化学分析、光谱分析和色谱分析等传统分析化学三级学科研究中保持了已有的优势,还在纳米分析、微纳流控分析、质谱和核磁共振分析、以及单分子单
细胞分析等分析化学热点和前沿领域跃居世界先进行列。据统计,我国2007-2011年五年间发表在本领域最有影响的刊物Analytical Chemistry(ACS刊物)上的论文已达704篇,是上一个五年在该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数(247篇)的近3倍,排在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学者在该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数。如果从单篇论文的平均引用率看,美国学者近五年在该刊物上的单篇论文平均引用率为12.03,而我国学者发表论文的单篇平均引用率达到17.92,表明我国学者分析化学研究成果的质量和受关注程度正在快速升高。更可喜的是,今年中国分析化学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自2013年3月1日起清华大学张新荣教授被美国ACS聘为Analytical Chemistry副主编,厦门大学田中群院士、北京大学刘
虎威教授和中科院大连化物所邹汉法研究员被聘为Analytical Chemistry编委(2013年1月1日起),彻底改变了2012年前该刊没有来自中国编委的现状,一次从美国以外的一个国家同时聘请这么多专家担任副主编、编委,这在美国化学会刊物中尚属首次。 国际同行对我国学者的研究也给与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我国学者进行高水平学术交流的积极性日益增高。在中-日-韩分析化学会议、中-加分析化学会议的基础上,在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和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共同支持下,2010年在美国召开了第一届中-美分析化学会议,由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Cooks教授承办,美国NSF分析化学负责人Kelsey D.Cook、美国Analytical Chemistry主编Murry和多数副主编都出席了这次会议。我国分析化学学者15人出席了这次会议。会议达成了两个重要共识,一是中-美分析化学家之间的高水平交流对国际分析化学研究水平的提高十分重要,这种交流应该形成一种2年一次的固定形式;另一个是美国学者普遍认识到美国化学会主办的杂志Analytical Chemistry应该有中国学者参与。在2012年北京召开的第二届中-美分析化学双边会议上,Analytical Chemistry新任主编Sweedler教授与中国学者进行了广泛交流,还顺访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化学所、北京
蛋白质研究中心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部,充分肯定了近几年中国分析化学的发展。 虽然我国分析化学基础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我们充分的认识到,在分析仪器装置原始创新研究方面我国还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今后应更加注重青年学者的培养,重视原创性工作,使我国分析化学基础研究跃上一个更高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