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盖德化工网  >  盖德问答  >  阿维菌素是怎么被发现...

阿维菌素是怎么被发现的? 1

0评论 +关注
共1个回答

了解阿维菌素的发现历程,对于推动杀虫剂研究和农药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简述:阿维菌素(abamectin)是一类由链霉素产生的一组具有杀虫、杀

螨活性的十六元环内酯双糖类化合物,对危害烟草的鳞翅目和双翅目害虫烟蚜、烟青虫、斜纹夜蛾等高效,且具有低毒特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烟草生产中,已连续4年作为中国烟叶公司推荐的杀虫剂使用,是现代农业广泛应用的一种抗寄生虫农药。


发现:

1)阿维菌素的产生菌最早在 1974 年由日本北里研究所的大村智从静岗县的一个土壤样品中分离得到,并寄往了美国默克公司。1975 年,默克公司的寄生虫学专家坎贝尔和他的团队经小鼠感染模型筛选,发现该菌可产生具有强烈杀虫活性的化合物。经分类鉴定,该菌属于链霉菌属的一个新种,被命名为阿维链霉菌(Streptomyces avermitilis)。之后,默克公司的米勒(Miller)团队从阿维链霉菌的发酵培养物中分离纯化了杀虫活性化合物—阿维菌素,为一组结构相似的十六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共包含8 个组分:A1a、A1b、A2a、A2b、B1a、B1b、B2a和 B2b,这些组分的区别在于 C5、C22~C23 和 C25位所连接的基团不同(图 1)。与此同时,坎贝尔团队对含量最高、活性最强的 B1a 组分进行了详细研究,发现其对多种动物体内外寄生虫均具有很强的杀虫活性。1979 年,大村智、米勒和坎贝尔 3 个团队在学术期刊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上发表文章,分别报道了阿维菌素产生菌的分离与发酵、活性物质的色谱分离和 B1a 组分的活性研究成果。伊维菌素是阿维菌素 B1 组分在 C22, 23 位的双氢还原产物(图 1)。在后续研究中,坎贝尔团队发现伊维菌素的毒性更低,使用更安全。


2)阿维菌素和伊维菌素具备独特的作用机制,可导致线虫和节肢动物类寄生虫麻痹死亡,但对哺乳动物的毒性极低,安全性高。作为一种绿色生物农药,阿维菌素几乎能够有效清除所有与农业虫害相关的线虫和节肢动物,且不会出现与其他化学杀虫剂的交叉抗性,不易导致耐药性。其使用剂量较少,持效时间长,能够在日光下迅速降解,残留量极低,因此对环境极其友好。由于阿维菌素类化合物具有广谱、高效、低毒的杀虫活性,因此它的发现标志着一类新型杀虫药物的诞生。


默克公司在 1981 年和 1985 年分别将阿维菌素和伊维菌素商品化,作为兽药和农药投放市场,取得了巨大成功。1987年,人用伊维菌素在法国上市。同年,默克公司的首席执行官瓦杰洛斯(Vagelos)宣布与世界银行等组织合作实施伊维菌素捐赠计划,以帮助消除数亿人河盲症的威胁。自阿维菌素和伊维菌素上市以来的 20 多年中,默克公司每年盈利约 8 亿美元,并根据协议向大村智支付了累计达 2.3 亿美元的特许权费。


3)过去一直认为阿维菌素类药物缺乏抑菌活性,但最近的研究表明,阿维菌素及其衍生物伊维菌素等对抗结核分枝杆菌具有活性,尤其对多药抗性临床菌株具有显著效果。阿维菌素B1a还能与甲氧西林协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耐甲氧西林菌株具有抗菌作用。此外,伊维菌素抗病毒、抗肿瘤活性的研究也在进行中,发现其作用机制不仅仅是之前报道的神经毒性,使该类药物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拓展,将可能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贺聪,林涛,朱婷等. 烟草中阿维菌素的残留分析及消解动态 [J]. 农药, 2023, 62 (12): 908-913. DOI:10.16820/j.nyzz.2023.2133.

[2]文莹,张立新. 阿维菌素的中国“智”造 [J]. 遗传, 2018, 40 (10): 888-899. DOI:10.16288/j.yczz.18-194.

国内供应商(107家)
阿维菌素相关回答
您可能感兴趣的问答
 
请填写举报原因
选择举报原因
 
增加悬赏
剩余能量值
能量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