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习惯于把许多长度比直径大很多倍,并且有一定柔韧性的纤细物质,称为纤维。
棉、麻、丝、毛等都是我们常用的纤维。它们都是天然纤维,其中闻名于世的蚕丝织品又是我们祖先的一项重要发明。早在四、五千年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已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并能巧妙地织出轻薄而又美丽的丝绸来。汉唐时代(四至五世纪),我国丝绸已行销国外。关于棉、麻等天然纤维素的利用和加工,在战国时(公元前710~249年)已较发达。
然而,单靠天然纤维,显然是不能满足人们需要的,到了十八世纪中叶,随着工业革命的进展,人们为了寻求更多的原料来源,从其他含纤维素的原料(如木材、碎布)中制得了粘胶纤维。这就是我们前面提到过的人造纤维。人造纤维的发明,证实了纤维可以通过人工的方法制造,显示了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伟大力量。但是,人造纤维的性能和用途不能满足科学技术发展和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其原料也受到动、植物资源的限制。
凡是含有纤维素的物质,即使是象甘蔗皮、芦苇、木屑之类,总可以想法使它们变成纤维。但是反过来,却不一定都要含有纤维素的物质才能制成纤维,正如羊毛、蚕丝都是不含纤维素的蛋白质。不管纤维素还是蛋白质,它们有一共同特点,都是天然的高分子物质,据此,随着现代高分子合成工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从一些最简单、最丰富易得的物质,如空气、煤、天然气、石油等作为起始原料来合成高分子化合物,进而加工成品种既多、性能又好的纤维,这就是合成纤维。
合成纤维和人造纤维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它的纺丝原料不再是天然的高分子化合物,而是人工合成的高聚物。
从人类单纯利用天然纤维到发明人造纤维和合成纤维的整个过程,充分证明了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英明论断:“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范围内,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今天,发展合成纤维可以减轻“粮棉争田”,更加具有战略意义。一个百万吨炼油厂,从炼厂气中分离得到的丙烯,足足可以供给一个年产5000吨腈纶工厂的生产,而这样一个工厂,一年内所生产的纤维约相当于12万亩高产棉田的产量。如果这么多的田用来生产粮食,那这个数字就更可贵了。
那末,到底怎么样的高聚物,经过怎么样的处理才能成为纤维呢?目前的几种合成纤维商品又是怎样的高聚物?它们有哪些性能和用途?研究所有这些问题都应该遵循伟大导师恩格斯所教导的考察事物的方法那样,必须“从它们的联系、它们的连结、它们的运动、它们的产生和消失方面去考察”(《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才能对合成纤维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