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盖德化工网  >  盖德问答  >  光催化等等各种纳米催...

光催化等等各种纳米催化剂的催化,有考虑过催化剂分散么?

我一直很纳闷,文献里很多制备催化剂都是粉末的,不管是水热,还是浸渍还是什么其他方法,大部分都最后只是说(washed and dried overnight)有的可能会提(grained and sieved)然后再做batch test的时候,保证混匀催化剂,一般选择magnetic stirring(插个体外话,除掉磁性催化剂外,不过甚至的有的是磁性材料我看到文献也是用magnetic stirring,真不知怎么做到的。。)那么我就想和大家讨论一下,这个催化剂混匀与否难道影响就这么可以忽略么?凭我自己做催化剂的经验,不同方法,甚至稍微调一下温度,制备出来的催化剂的可分散性差别都比较大,有的可以在搅拌下立马变成类似胶体一般,有的看起来反应液就很透明所以我认为在宏观上的degradation 和 conversion很多程度会受到这个分散度的限制啊,不论是光催化还是其他非均相催化反应,这样一来直接去比较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并且从晶面暴露,形貌控制等等这么微观的方面去调控催化剂,这样的结果可信么(有的文献会在supporting information里面加上反应slurry 的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也许我说的这个话题,有大牛觉得是入门汉的困惑而已,也求您留下几句话让我明白明白欢迎大家留言~~~~~~~~~~~~~~~~
0评论 +关注
共3个回答
我想说时间问题而已,分散文献中说搅拌,也许他已经把超声几分钟给省去了,或者用刚制备的样品搅拌,分散自然可以,再有延长搅拌很长时间,也可以达到这效果。楼主考虑问题细致啊。。。。。 其实超声这又带来一个问题,对一些晶态的催化剂,晶型结构有一定的影响,当然这也得看超声时间和功率来定。并且我查过文献,超声这个过程本身会给分散的催化剂带来表面羟基基团(记得不是很清楚了,不对请大家指正)刚制备的样品,没有经过清洗一般是不能直接使用,而且没有研磨,颗粒大小差异就更加大了,就拿水热法来说,有的催化剂制备出来呈现污泥状,沉降的很快,但是有的颗粒就很细,一搅拌就得很久时间再沉下来。搅拌时间很长其实是可以,比如再水里搅拌分散一个晚上之类的其实也不是细致,一开始接触催化时候就很不明白这个问题,后来直到我做了两种催化剂,从各种文献和这些催化剂的其他应用理论上效果a>b,但是一开始我重复时候只经过(washing,drying,graining,sieving),做催化实验得到的数据b>a,而且多次重复还是如此。后来我加大搅拌,再加大曝气流量,再超声,才得到a>b所以我就此对文献的一些结果产生了怀疑(当然也可能如你所说,也许别人做的时候超声了,或者长时间搅拌分散了)所以我个人很想讨论下这个方向里大家都是怎么在做的。而文献没有去报道这个问题,又是怎么一回事。总之,个人认为,抛开这个问题再去表征上的差异,比如bet,缺陷,晶面暴露,m-o键强度,可还原性h2—tpr等等表征来解释就显得不那么靠谱了,
我想说时间问题而已,分散文献中说搅拌,也许他已经把超声几分钟给省去了,或者用刚制备的样品搅拌,分散自然可以,再有延长搅拌很长时间,也可以达到这效果。楼主考虑问题细致啊。。。。。
这确实是个好话题,确实有这个问题! 我自己也制备过各种催化剂,光催化的做过,其他非均相催化也做过,但是总觉得文献都避免谈这个问题
国内供应商(52家)
您可能感兴趣的问答
 
请填写举报原因
选择举报原因
 
增加悬赏
剩余能量值
能量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