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盖德化工网  >  盖德问答  >  伯奇还原反应?

伯奇还原反应?

0评论 +关注
共1个回答

图一 Arthur John Birch(来源:参考资料4)

Arthur John Birch 1915年出生于澳洲雪梨,毕业于雪梨大学,之后曾到过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曼彻斯特大学深造。1,4

Birch是二十世纪杰出有机化学家之一,在有机金属化学及生物化学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他非凡的创造力使得他在科学上享誉盛名。其中最被人熟知的反应是伯奇还原反应,其具有广泛的应用性,最重要的应用是在口服避孕药(oral contraceptives)的合成,因此伯奇又有药丸之父的称号。伯奇的聚酮类理论(Polyketide Theory),在生物合成中以及天然物中也被人熟知。另外,他最后发表的研究--合成二烯三羰铁衍生物(diene iron tricarbonyl derivatives),后来也被扩展应用。1,4

在1930年代为了解决具类固醇结构、具芳香环结构的激素以及脂环化合物(alicyclic compound)因为合成这些化合物的技术还不够成熟、且在立体选择性上仍有困难的问题,伯奇利用金属钠与醇类反应,将酯类还原成醇类、甚至还原萘类,但没办法有效还原苯。对于还原过程比较常用一些催化剂、或是高温高压方式来还原的方法(例如:利用铂配合大量的氢气、镍或铜-铬催化剂是一般常用的方法),会使得产物立体选择性的改变,或是会移去一些官能基。当时在类固醇的合成中也遇到问题,因当时还不知道乙烯基醚在酸中容易水解得到羰基化合物。到了1943年,伯奇有了一个重要发现:当在液体氨与金属钠和醇在同一反应中可以有还原的效果,若是在没有取代基的芳香环上可以增加两个氢原子(意指芳香环可以被还原);另一则是可以很容易从乙烯基醚化合物得到羰基化合物。伯奇结合这两个发现设计出实验:首先他将甲氧基苯(1)利用液体氨与金属钠和醇进行还原反应,得到2,5-二氢衍生物(2),再将衍生物(2)在酸性条件下进行水解得到环己-3-烯-1-酮(3),并可在酸催化之下再进行异构化得到产物以环己-2-烯-1-酮(4)。1,4(图二)

图二 伯奇还原反应可将甲氧基苯还原、合成化合物(2)、(3)、(4) (来源:作者绘製)

环己烯酮(cyclohexenone)的衍生物是很多类固醇激素中所含有的结构,此外这个结构在其他的合成中也很常扮演着中间体的角色。伯奇在1944到1950年间在化学期刊上发表了有关此研究的一系列文章,这些文章更是奠定了这一系列化合物在合成上的基础。伯奇也推测出它的反应机构以及取代基不同时所造成的影响。

举例以苯环的例子所绘製的反应机构2,3,5:先利用苯(A)与钠进行电子转移得到得一电子的中间(C),再与甲醇进行质子转移得到(D);中间体(D)再与金属钠进行一次电子转移得中间体(E),最后再与甲醇进行质子转移得到还原产物(B)。(图三)

图三 以苯环的例子的伯奇还原反应5(来源:作者绘製)

在苯环上若改接不同取代基也会有不同效果。下图为接上拉电子基团(图四)以及推电子基团(图五)的反应机构。

图四 苯环上有拉电子基团取代(来源:参考资料8)

图五 苯环上有推电子基团取代(来源:参考资料8)

举例来说,若苯环接上拉电子接团,苯甲酸(I)在接受电子后可以形成中间体(II)或是中间体(III),而中间体(III)可以有一较稳定结构的共振式-中间体(IV);因此在接上拉电子基团时,反应便会比较趋向于以下这条路径,以形成更多稳定的共振中间体。(图六)

图六 拉电子基团的影响7(来源:作者绘製)

而苯环上若接上推电子接团,如图七:苯甲醚(V)在接受电子后可以形成中间体(VI)及中间体(VII),由于推电子效应的关係,中间体(VII)电子云密度较高、产生较大的斥力,因此中间体(VI)的结构相对于中间体(VII)稳定。

图七 推电子基团的影响7(来源:作者绘製)

由以上共振中间体与苯环上的推拉电子取代基之关係,其影响结果可由图八作为总结。

图八 推拉电子基团的影响之结果,EDG 表示推电子基团,EWG表示拉电子基团(来源:参考资料2,3)


参考文献

  1. Obituary- Arthur John Birch, http://oa.anu.edu.au/obituary/birch-arthur-john-109
  2. Birch reduction ~ Named reaction.com, http://www.name-reaction.com/birch-reduction
  3. Birch reduction, http://www.organic-chemistry.org/namedreactions/birch-reduction.shtm
  4. Rickards, R. W., & Cornforth, J. (1995). Arthur John Birch. 3 August 1915.
  5. http://www.columbia.edu/itc/chemistry/c3045/client_edit/ppt/PDF/11_10_11.pdf
  6. http://www.ch.imperial.ac.uk/rzepa/blog/?p=8452
  7. Organic Reactions Stereochemistry And Mechanism (Through Solved Problems), By P S Kalsi
  8. Zimmerman, H. E., & Wang, P. A. (1993). The regioselectivity of the Birch reduction.?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115(6), 2205-2216.
相关问题
如何评价大连化物所低温催化合成氨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1个回答
氢化植物油跟反式脂肪酸的关系? 3个回答
氨能固化环氧树脂吗? 4个回答
不同的干燥方法,对产品溶解性有影响吗? 3个回答
压缩机“抱死”原油及分析? 2个回答
编辑推荐
三价铬溶液颜色问题? 15个回答
能否用离心代替旋蒸去除乙醇? 2个回答
想请教下靛蓝染料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下吸收的问题? 4个回答
硫酸钙结垢,用什么清洗掉? 4个回答
氰基取代苯环上的卤素的反应条件? 0个回答
 
请填写举报原因
选择举报原因
 
增加悬赏
剩余能量值
能量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