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盖德化工网  >  盖德问答  >  自发性反应的迷失(下...

自发性反应的迷失(下)?

0评论 +关注
共1个回答

连结:自发性反应的迷失(上)?

二、碳酸水溶液中的反应

上面的例子发生在家庭的药箱裏,接下来转到厨房的冰箱中最常看到碳酸饮料,为了简化讨论,将添加的色素、香料及甜剂均排除,仅探讨碳酸水溶液,即将 \mathrm{CO_2}?溶在水中的反应。儘管 \mathrm{CO_2}?溶在水中后会有微量的碳酸、碳酸氢根及氢离子产生如下:

\mathrm{CO_{2(aq)}+H_2O_{(l)}\rightleftharpoons H_2CO_{3(aq)}\rightleftharpoons H^+_{(aq)}+{HCO_3}^-_{(aq)}} (式-3)

事实上,二氧化碳溶在水中最主要的产物为 \mathrm{CO_{2(aq)}},也是唯一我们感趣兴的物种,因为此乃吾等喝碳酸饮料时,产生嘶嘶凉爽的快感所在,其相对应的方程式如下:

\mathrm{CO_{2(aq)}\rightarrow CO_{2(g)}~~~\Delta G^0=-8.18~kJ/mol } ?(式-4)

上列反应的标準反应自由能小于 0,即使非标準状态的因素,亦不会将其值转为正值,此反应也是热力学上的自发反应,但是从生活的经验可知,一杯碳酸饮料既使倒出瓶子一段时间,再喝时口腔中依然有嘶嘶的感觉,可见其亦为动力学的偏稳状态。

一般在室温下,二氧化碳被压在瓶内的水中,其水面和瓶盖之间的小小空间约存有 2.5~atm 的二氧化碳气体,此时整个系统在热力学上属于安定状态。

当瓶盖被打开时情况就不同了,随着二氧化碳的扩散,其分压迅速下降至和大气中所含二氧化碳的压力相等,大约为 3.9\times 10^{-4}~atm,下降几千倍左右,因此打开瓶盖后,上式必须依循勒沙特列原理,重新达到新的平衡,使平衡大幅往右进行。

若依此得到结论,达到平衡时再喝饮料,口腔中再也没有嘶嘶的感觉。确实若依亨利定律(Henry's law),在室温下,碳酸水中所含所含二氧化碳的浓度 (\mathrm{C_{CO_2}}) 应和液面二氧化碳的分压 (\mathrm{P_{CO_2}}) 成正比,如下所示:

\mathrm{P_{CO_2}=k C_{CO_2}} ?(式-5)

这代表打开瓶盖前后,水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约降低数千倍,但是若忽略打开瓶盖瞬间,大量扩散的二氧化碳,其实(式-4)的再平衡速率相对来说是属于缓慢的,若要溶液完全失去嘶嘶的能力,大约要数小数之久,此乃(式-4)在动力学上属于偏稳态的缘固。

有了上面的分析可知,任何增加(式-4)再平衡速率的因素,也会同时降低水中的二氧化碳,使得溶液维持偏稳态的时间缩短,因此依据上列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来看,温度愈高时,碳酸水的嘶嘶感消失的愈快,相反地,碳酸饮料摆在低温冰箱中,则能维持更久。

另外,粗糙的表面能让晶核的生成变容易,在其四周产生大量的泡泡,因此碳酸饮料加入多孔性的马克杯中,二氧化碳逸出的速率比在平滑的玻璃中还大,当然添加活性碳或食盐也能产生催化作用,使气泡的产生速率加速。另外,碳酸饮料大部分装在透明的玻离或塑胶瓶中,因为(式-4)的反应对照光没有实质的影响。

三、结论

经过上述分析得知,当反应的 \Delta G<0 成立时属于热力学上的自发性反应,并不等于反应能即刻发生或立刻反应结束而达成平衡,必须还要考虑到反应动力学上的因素。

事实上,反应自由能小于 0,却不会立即反应的偏稳态系统,在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除了上述药箱中的双氧水能常期保存、碳酸饮料倒在杯内一段时间,仍能有嘶嘶作响的例子以外,像石墨虽较钻石稳定,却没有人曾担心过订婚钻戒会变质;氮气和氢气反应会生成氨,但若无哈柏法中的催化剂,合成肥料的梦想终究是梦想。

本文希望透过生活中的例子澄清被广泛使用的自发性反应(spontaneous reaction), 并非即刻就能进行反应,其判断反应速率的快慢,尚须考量动力学上的各项因素方能克尽其功。


参考文献

  1. Darrell D. Ebbing (1996), General Chemistry (5th ed.). p760~766,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2. Jaies P. Birk (1994), Chemistry. p507?518,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3. Ochs, R. S. Thermodynamics and Spontaneity. J. Chem. Educ. 1996, 73, 952?954.
  4. Earl, B. L. Thermodynamics and Spontaneity. Chem. Educ. 1998, 75, 658?659.
  5. Jensen, W. B. The importance of kinetic metastability: some common everyday examples. Chem. Educ. 2015, 92, 649?654.
  6. http://fineartamerica.com/featured/magnesium-reacting-in-acid-andrew-lambert-photography.htm
相关问题
如何评价大连化物所低温催化合成氨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1个回答
氢化植物油跟反式脂肪酸的关系? 3个回答
氨能固化环氧树脂吗? 4个回答
不同的干燥方法,对产品溶解性有影响吗? 3个回答
压缩机“抱死”原油及分析? 2个回答
编辑推荐
三价铬溶液颜色问题? 15个回答
能否用离心代替旋蒸去除乙醇? 2个回答
想请教下靛蓝染料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下吸收的问题? 4个回答
硫酸钙结垢,用什么清洗掉? 4个回答
氰基取代苯环上的卤素的反应条件? 0个回答
 
请填写举报原因
选择举报原因
 
增加悬赏
剩余能量值
能量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