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07年以来国内苯胺、硝基苯产能的快速扩大,其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一,而产生的废渣量也大幅增长。据统计,目前我国苯胺生产年产废渣超过1万吨,硝基苯年产废渣达到3万吨,预计到2012年还要翻番。“面对如此巨量废渣的产生,其回收利用必须走规范化、规模化道路。”苯胺企业河南开普集团生产部长郑思远日前对记者说。 山东海化股份有限公司天祥化工厂副厂长袁发林说,据统计,目前我国已能实现的苯胺产能在140万吨/年(长期停车的不在统计之列),硝基苯产能在195万吨/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第四季度产量下降,国内全年实际生产苯胺74万吨,硝基苯108万吨,而由此产生的苯胺废渣(焦油)0.75万吨、硝基苯废渣(焦油)近3万吨。他分析,随着金融危机对化工行业影响的逐渐淡化,苯胺、硝基苯产能将得到进一步释放,这将势必增大废渣的产出量。 最新统计显示,今年1~3月,国内苯胺综合开工率分别为35%、46%、52%,硝基苯开工率分别是35%、54%、60%,企业开工在逐渐提高。4月以后会有大量产能待开,如日前启动的烟台万华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36万吨/年苯胺装置、4月底开车的吉林康乃尔化工有限公司一期15万吨/年苯胺装置等。加上拜耳材料科技(上海)公司35万吨/年m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上海联恒24万吨/年mdi等装置的自配套苯胺装置产能的进一步释放,今年苯胺、硝基苯废渣产出量大增已成必然。 郑思远介绍,目前国内苯胺、硝基苯废渣一般都是企业自己销售出去,由一些小的回收企业以废渣收购,并从中回收硝基苯、苯胺等。由于技术、设备等限制,回收后的产品质量受到一定限制,下游消费也受到了局限。并且由于回收企业不规范、措施不完善等原因,给环保、安全均带来隐患。对此他认为,一方面,苯胺、硝基苯废渣的回收再利用应受到行业和相关部门的关注与支持,及时给予规范管理;另一方面,苯胺、硝基苯生产企业也应加强废渣回收利用的技术创新,发展循环经济,这不仅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更可实现企业、社会的双赢。 据了解,在我国,不论规模大小的苯胺生产企业,目前都还没有自行开发废渣回收装置。废渣回收厂主要是以苯胺生产企业为中心,在周边设置规模较小的回收装置,设备极其简陋。这些回收厂主要分布在甘肃、河南、河北、山东、江苏等地,以分离提炼苯胺、硝基苯成品为主,其苯胺含量基本能达到98%左右,硝基苯能达到99.6%。虽然质量上较前几年有所提高,但要达到与工业化生产苯胺、硝基苯相同的质量,仍需提高技术含量。单靠一些零星分散的小回收厂的技术能力明显不足。 据了解,一些苯胺企业在废渣处理上显得很无奈。江苏大和氯碱化工有限公司市场部副部长刘崇良说:“目前月产出苯胺废渣15吨左右、硝基苯废渣20~30吨,自行处理量太少,销售又不值钱,并且还要承担潜在的环保风险。”他表示,还是希望能有大规模处理能力、相对规范的专业企业统一处理,既有技术保障,又能担负起环保责任,可谓一举多得。 “随着大批量废渣的产生,苯胺、硝基苯行业废渣处理走规范化、规模化道路的基础条件已经成熟。”河南开普集团高级工程师刘晓光说。 记者从一些从事苯胺、硝基苯废渣回收企业了解到,苯胺废渣可提炼30%以上的苯胺,硝基苯废渣可提炼50%~70%的硝基苯,该行业很有发展前景。一回收企业负责人说,目前国内废渣回收企业都在开工,这也是国家支持的环保行业。同时,他们对当前国内苯胺、硝基苯废渣回收业零星分散现状也表示担忧,一致认为,将来整个行业如果越来越规范化、规模化,将是企业之福、社会之福,也是苯胺、硝基苯上下游产业链能得以发展的长远大计。 业内专家建议:国家应出台相关扶持政策,鼓励上规模装置建设,限制小规模生产装置重复建设,并提供技术指导和加大监管力度;苯胺企业应联合组建处理回收装置,将其规模化,并加大回收技术投入;三是专业处理废渣回收的企业应完善回收技术,提高企业规模,将企业做专、做大、做强。 以上文章摘自生意社网址